身段柔軟的可變式字型
傳統字形都是採用固定型號選擇,以粗細為例,可能會有:Light、Regular、Bold......等選項。由字型廠商提供設定好的參數供選擇。而「可變式字型」則可以提參數,由使用者自行調控。
淺窺可變式字型
以下是個簡單的二軸可變字體,支援字重與襯線可調整。
可變式字型與一般字型差在哪?
如果是一般字體,支援七種字重,就需要安裝7分檔案。如果字型家族還包括其他特效,如:斜體、圓角......等,以此類推,需要多個字型檔案安裝。
但如果是「可變式字型」則不同,可以透過單一字型檔案,透過程式呼叫出不同粗細、樣式等。
舉例來說,「LINE Seed」字重分別有 Thin、Regular、Bold 以及 ExtraBold,所以使用者就必須下載與安裝 4 份檔案。但像是「思源黑體」最新版支援可變式功能,僅需安裝一份檔案,使用者即可從 Thin 到 Black 字重一次擁有。因此容量占用可以做到大幅減少。
伸縮自如,組合無限
可變式字型以粗度功能來說,不再侷限於 Thin、Regular、Bold 等字重,而是在字型設定範圍內自由調整。

多軸選擇,任你挑選
OpenType 中預設註冊了五軸,分別為:wght(粗細)、wdth(寬度)、slnt(傾斜)、opsz(視覺尺寸)、ital(義大利斜體傾斜角度)。
當然也可自定義,且不侷限與五軸,例如:Roboto Flex 有多達 12 軸可調整,可以調到認不出來。跟主管的想法一樣多變(誤)。
還有友商 justfont 的「淚體」就支援筆畫交接處圓角功能調節功能,也是可變字型的應用。

工作原理

簡單來說,就是製作兩種外框輪廓,透過算法,自動推算出兩個極值錨點的中間點位,類似 illustrator 中的「漸變工具」。這同時非常要求,兩個輪廓的節點需要保持數量一致,且要避免「極端」點位的出現,否則可能會出現運算出異常輪廓。

所以通常(99.9%,世界之大可能還是有例外)可變式字體的筆畫是分離的,因為這樣在設計過程,相要於直接控制外框較好調控。
設計篇
想要製作一軸,粗細可調節,只需要繪製最細與最粗之字重輪廓,稱為極值,但如果加入如:字元寬度......等其他參數,就至少需製作:窄細、窄粗、寬細、寬粗,四種值。簡單來說,最少要製作的值,就是設定幾個可調參數的平方。
例如思源之母 — 西塚涼子女士的新作品「百千鳥」,就支援寬度、粗細、斜體(僅歐文)。撇除斜體,在漢字部分,就至少要製作四種極值。

繁體中文設計難點
上述,提到「製作極值數量,最少是透過你設定可調整參數的平方」,是因為繁體中文字形筆畫繁多,時常需要處理「視覺修正」,例如,在橫畫較多的粗體,需要壓縮橫筆畫,但該問題在 Thin 到 Regular 字重不存在,但如果只製作了極值,會導致中間筆畫也出現該情況。此狀況是需要設計者思考,使否需要在中間插入主板進行微調,但相對工作量就會大增加。

還有像是明體中,通常是橫細豎粗的結構,如果今天針對招牌場景,加入豎筆畫家粗之參數。可能就會出現,橫粗豎細的情況不符合大多數使用場景。

支援度
目前主流作業系統都已經支援該功能,如:iOS 在近期已經使用蘋方黑體的可變字型版本。illustrator等主流設計軟體以及現代瀏覽器也都相繼支援。唯文書軟體,如 Office 尚未支援,只能將常用型態抽取出獨立字體文件,再安裝。
其他玩法
人們是不會放棄每個造梗的機會。思考一下,透過主板演算出差值,就跟動畫中的關鍵幀原理類似,因此也能做出類動畫。百千鳥中的圖示就是如此,頗為療育。

相關連結
OpenType Font Variations overview (OpenType 1.9.1) - Typography | Microsoft LearnVariable Fonts in Google Fonts | Irin Kim, Nathan Williams | ATypI 2019 Tokyo
此授權條款要求再使用者必須對創作者進行署名。它允許再使用者以任何媒介或格式,出於非商業目的,分享、重混、改編及依原作品進行創作。唯重製後之作